在制藥工業中,藥物顆粒的粒度分布(PSD)直接影響其溶解速率、生物利用度、穩定性與制劑工藝性能。藥物顆粒粒度測試儀作為把控藥品質量的儀器,通過激光衍射、動態光散射或圖像分析等技術,實現對微米乃至納米級顆粒的精確測量,為處方開發、工藝優化與質量控制提供關鍵數據支撐。

1、進樣系統
根據樣品形態,分為干法分散進樣器與濕法循環進樣器。干法系統通過氣流噴射將粉末分散,適用于怕溶劑、易團聚的物料;濕法系統則將樣品懸浮于液體介質(如水、乙醇)中,通過超聲與攪拌實現均勻分散,適用于微粉化藥物與納米制劑。進樣器需具備可調流速、防沉降設計與自動清洗功能,確保分散效果穩定。
2、光源與光路系統
采用高穩定性激光器(如He-Ne激光,波長632.8nm或半導體激光)作為照明光源,確保光束單色性與相干性。光路設計包含擴束鏡、準直鏡與傅里葉透鏡,將激光整形成平行光照射樣品,并收集全角度散射光,為后續信號分析提供基礎。
3、探測器陣列
由多環或線性排列的光電探測單元組成,覆蓋前向、側向及后向散射角度(通常0.02°-150°)。高密度探測器能捕捉細微的散射光強分布,提升對多峰分布、亞微米顆粒的分辨能力。部分儀器配備偏振光強度差(PIDS)模塊,增強對亞微米及納米顆粒的檢測靈敏度。
4、分散介質循環系統(濕法專用)
包含循環泵、超聲裝置、恒溫夾套與過濾裝置。循環泵維持樣品均勻流動;超聲探頭破碎團聚體;恒溫控制(如25℃)避免溫度波動影響粒徑;過濾器防止殘留顆粒污染下一樣品。
5、數據處理單元
內置高性能處理器與專業軟件,基于米氏散射理論(MieTheory)或瑞利散射模型,將探測器采集的散射光強數據反演計算為粒度分布曲線。支持多種報告格式(體積分布、數量分布)、統計參數(D10、D50、D90)與多方法對比分析。
6、控制與操作界面
藥物顆粒粒度測試儀配備觸摸屏或PC軟件,用戶可設置測試參數、啟動程序、實時監控分散狀態并導出符合GMP/GLP要求的審計追蹤報告。